试错就是演化(下):人可以被分成四种,想进化请务必成为第四种
发布:2020-08-06 热度:377℃
延伸阅读 ►试错就是演化(上):「上帝情结」让人自认看透世界的複杂
现在,你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的游戏抽水机项目的例子吗?
其实这个项目还有下
如果你有什幺决策,就先试错一下,把你的具体决策放入具体情况,让决策经受环境的考验,你就能知道你的决策能不能适应环境,你是否应该另寻他路。
以游戏抽水机项目为例,如果他们的团队在一开始就先进行试错,稍微测试一下这个项目是否能「适应」目标环境,在得到了试验结果后才决定是不是要大举实行项目的话,就不会「好心做坏事」了。
换言之,试错法就是把工作交给环境,让环境自己筛选出更佳的决策、成功概率更高的项目。
无独有偶,《魔鬼经济学3》中也提到类似的策略,但是是以「随机实验」来试错:
当然,最理想的情况是,我们有无限的人力、时间和金钱来进行多个不同的试错,直到找到最佳的选项为止。
但在现实情况中你不可能无限的进行试验啊,每一次的试错都需要花费精力、时间、机会、金钱等等的成本,这意味着没有人能无限制的运用试错法(除了大自然、天择)。
那该怎幺办?
一个健康的演化系统是这样的来自谷歌的答案如下:
这其实就是一种槓铃策略,我们曾在这篇文章提过,让80%的员工时间保持正规、保险的生产,然后用20%的时间来做高风险、高回报的事情——这些员工用20%时间做出来的项目,大多数都是失败的,但只要有少数获得成功,那所有失败就值了。
但如果用哈福特的说法来说,这20%的时间是为了让公司产生「变异」。
换言之,谷歌其实就像是在模仿着「演化机制」,人为的对公司系统注入「演化机制」:
谷歌运用试错法的境界可谓超越了爱迪生,谷歌不仅仅是使用试错法,而是塑造了一个人造的「科技生态圈」,在这个生态圈里,能够适应複杂世界的项目自然会留下,而那些无法适应複杂世界的项目则自然会被淘汰。
这种公司策略的巧妙在于它不是让「某个人」或「某个团队」来应对複杂世界,而是建立一整个「演化系统」来化解複杂世界的不确定性、多变。
但是,我们不是谷歌啊(而且没在那里上班)。那幺,这对个体来说有什幺用处呢?
人生,就是不停的试错结合书中和我自己的所知,对个体的建议如下:
第一个建议是「变异」:让自己尝试不一样的东西,做不一样的人生试验,用不同的角度思考(这不就是跳出舒适圈的意思吗?)
第二个建议是「不要自寻死路」:你可以尝试不一样的试验,但你得谨慎的确认这种尝试并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伤害,低成本但结果显着的试验最好。最好的方法或许是拿出一小部分的资源(时间、精力和金钱)来进行试错(这是那些劝人跳出舒适圈的人,所常常忽略的重要一环)。例如,你可以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照常上班,用空闲时间来完成其他尝试,例如兴趣的培养、低成本创业、创业点子的市场测试。
第三个建议是「增加试错频率」:你可以多找一个人助你一起进行不同的试错、增加你的资源以获得承担更多试错的余闲,也可以设计出成本低、成效高的试错计划。例如,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是有限的,但人类发明了电脑,因此,我们不用靠自己的大脑来破解某个密码,我们只要让电脑快速的运用算法来破解就行(最简单粗暴破解密码的方法,就是不断的尝试输入不同的密码)。这里,电脑就起了加速试错的作用。
第四个建议是「识别错误」:你得在自己的试验失败后,识别出自己错在哪里,是什幺导致错误与失败。哈福特认为,这是试错法之中最难的一环,但他似乎没提出什幺具体建议。而我的建议很简单,就是你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:「智读」。
第五个建议是「把人生看作个人演化」:我是这样想的——我的生命其实就是在适应複杂世界的一次尝试。而我能完成的事情,无论成功或失败,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结果,我在职场中得到的升降,在市场中得到的成绩,在人际关係中得到的回馈,这些都是试验带给我的讯息,它们在尝试告诉我一些东西。而我得从这里判断,让自己不捉紧那些不该留的事情,让自己不放走那些应该留的事情。
这些,都是对我所做之事,对我的生存策略的一种筛选与淘汰。
虽然大自然的演化是盲目的,但到了我们自身在试错时,则不需要真的盲目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是个作家,你想为你写的一本书取一个吸引人的好名字,那你要做的不是打开词典随机找出一些单词拼凑出一个书名来试错,而是透过思考与设计来整理出许多个不同的书名选项,然后再对每一个书名做个试验、调查。
当时我就是这幺干的——我把我直觉中最喜欢、最看好的书名《深度学习之道》,和不怎幺看好的书名《深度学习的技术》、《学习之书》以及其他书名、搭配的副标题,统统都放到网上测试读者的反应。
结果发现,《深度学习的技术》大获全胜。
若我们把从《反脆弱》中学习的知识,再搭配这本书所说的试错法,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有趣的观点:试错法是主动的、积极的寻找「失败」,并使用反脆弱的特性来实现成长。
在我看来,人可以被分成四种——
被动的犯错,且无法察觉错误、承认错误、吸收错误的人。被动的犯错,但可以察觉错误、承认错误、吸收错误的人。主动的试错,却无法察觉错误、承认错误、吸收错误的人。(指的是被盲点和认知偏差所蒙蔽的人)主动的试错,也可以察觉错误、承认错误、吸收错误的人。若要在人生中不断的精进,成为「进化人」,请务必成为第四种人。
相关推荐
- 推荐资讯
- 06-26国瑞汽车董事长苏燕辉交棒 TOYOTA合作更深化
- 06-26国画大师齐白石 闭门十年磨画技
- 06-26国画的底子应该是书法,而不是素描!
- 06-26国界线都不国界线了在壁垒分明的两个国家竟做起了这些事...根
- 06-26国监委与国务院同级了!谁与李比肩?赵乐际?王岐山?
- 06-26国监委大瘦身与中纪委区别在这
- 猜你喜欢
-
1
【运动消闲】妈打肚皮舞 扭出自信女人味
时间:2020-06-13
-
2
Google、亚马逊股价暴跌87%?股市数据闹乌龙
时间:2020-06-07
-
3
Google、亚马逊这些科技企业招了这幺多人,为什幺还是不够
时间:2020-06-07
-
4
Google、微软、亚马逊与苹果强敌环伺Dropbox寻求5
时间:2020-06-07
-
5
Google、微软等 20 家科技巨头,50%内部网路遭 C
时间:2020-06-07
-
6
Google、微软等五大巨头合组AI联盟,以往争相厮杀的他们
时间:2020-06-07
-
7
Google、比尔盖兹的智慧城市新想像,从零开始比改造现有城区更炫
时间:2020-06-07
- 热门美图